我为你赋诗诗歌
番外11——无悔(圣册帝)(下)
客观而论,被人称颂敬重的长孙皇后的确算是一个好人。
这个家世样貌性情哪里都好的皇后娘娘,养出了一副多情善软的心肠,教养三皇子是长孙家族的选择,不是长孙皇后的,这位皇后一直被困在丧子之痛中。
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后两次小产,一次顺利产子却在幼时夭折,皇后自觉罪孽深重愧对自己的孩子,早已抑郁成疾。
再深的少年情分,也抵不过日日消磨,皇帝纵然心中怜悯,却也不想终日面对这样的皇后,他不许皇后成日守着孩子们的旧衣旧物。
但她知道,皇后一直将那些东西偷偷安置在小佛堂里,每日诵经积福。
那是皇后最后的念想支撑。
一个夜晚,那座小佛堂却突然起火,将皇后的念想焚尽。
皇后几乎要扑入火中,被宫人死死拦下后,就此一病不起。
在皇帝面前,她依旧只是那个唯恐秘密暴露的妃子,甚至在皇帝提及前朝有人提议立“李效”为储君时,她被吓得面色惨白摔落手中茶盏,慌慌张张跪地称,阿效太过任性,不堪担此大任。
是啊,她的儿子实际上是女儿,她只想谋得眼前一点富贵而已,哪里有自知怀揣个无法收场的赝品,还敢痴心妄想往上爬的道理?疯子都不敢这么做吧。
可那些提议册立李效的声音,正是她在暗中推动。
有些士族官员主动找上了她,她母家低微,很适合做个傀儡,她低眉顺眼地表忠心,拿出棋子该有的姿态,只道一切听从诸位大人安排。
皇帝那时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真的册立了“李效”为储君。
反正这是一位随时可以废黜治罪的储君,皇帝想拿这位欺君的储君做其他皇子们的挡箭牌,他想再观望认真挑选更合适的继承人,毕竟他还是一位很年轻的君王,机会还很多,时间还很长。
但她怎么会给他时间和机会呢。
长孙皇后终究病逝而去。
三皇子于醉酒后失足溺亡。
另有一位皇帝眼中的备选皇子也意外身亡。
这一切当然不是偶然,但没人能探寻到分毫痕迹,即便有,那痕迹也不会属于她。
明争暗斗与刀光剑影中,她无声地丰满着自己的羽翼。
纵然她一直做得很干净,可作为得益者,皇帝还是理所应当地怀疑起了她,开始重新审视她。
可是已经晚了。
她成为皇后之后,日夜诚惶诚恐地服侍君王,这样多的机会,她怎么可能不做点什么?
要多谢她那沉迷炼丹的母亲,她知晓许多丹方皆有妙用,那些丹药可以强身健体,但只需一点“药引”,便可以让人在无知无觉中毁去身体内里的根基。
那些药引可以藏在茶水里,香炉中,甚至帐内挂着的香囊,乃至她身上的熏香,这些东西本身无毒,但与丹药共同作用之下,经数百上千个日夜耐心累积,妙用便出现了。
皇帝看似是突然患上了重疾,实则不然。
皇帝开始说一些胡话,胡话说得多了,再说真话,便没人信了,或者说没人敢信。
更何况皇帝身边的心腹,皆已暗中归顺了她。
看着病榻上病态愤怒的君王,她嗤笑着想,这个皇帝最大的能耐便是他是个皇帝。
而那时,她仍未想过自己一定要称帝,只是阿尚的身份,终究是个难题。
可皇帝死后,变故突发——阿效的死讯忽而被宣扬了出来。
阿尚很快回来了,可是李效在人前已经死掉了。
阿尚没办法再做李效,那些昔日支持太子效的势力很难接受女子称帝,而江山人心风雨飘摇,北狄提出了要崇月长公主和亲的要求……种种压力之下,她没办法再留住阿尚。
她真的毫无办法吗?
固然也能豁出一切与阿尚共进退……可是那值得吗?
她的一生都在权衡利弊。
而很久之后,当她终于敢直视内心的真相时,才愿意承认,当初促使她做出抉择的条件,除利弊外,还有她的野心——她想要成为大盛江山的主人,而她在那时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可能。
阿尚为她换来三年安定,那三年间,她扶持了李秉为帝,那是她真正开始掌权诛杀异己的三年。
这一路血雨腥风未有细言,老人以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完自己惊心动魄的一生,末了以同样风平浪静的口吻为这个故事结尾:
“我如愿成为了这江山的主人,而我的女儿死在了北狄的雪原之上。”
阿蕴听到此处,微皱起脑门儿,片刻又松开,似在思考,好一会儿,小孩问了个很浅表的问题:“那你后悔吗?”
老人看向将坠的夕阳,道:“有憾,有愧,有亏欠,唯独无悔。”
说悔,不过是假惺惺的虚伪说辞与政治手段。
她若悔,才是对阿尚所经历的磨难最大的蔑视与不敬。对阿尚而言,那是一种恶毒的否定和不公。
她也是很晚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称帝后,她曾问过天镜,当年为何要泄露天机,又可曾想过这则预言将会给那个刚出生的婴孩带来怎样的变故磨难——
彼时,天镜含笑道:【贫道当年所行,亦是遵从天机,有因方有果。陛下不妨回顾,若无这一路经历,陛下还会是陛下吗?】
因与果……
同样的道理,她当年既选择舍弃了母女情分,便该承受今时之果。
阿尚不需要她的悔恨弥补,她便也不必悔。至于其他人和事,她更没有后悔的道理了。
她以异姓女子之身称帝,古往今来几人能够办到?手段高与低,褒与贬,对与错,成与败,荣与辱,毁与誉……
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做成了这件事,站上了众生之巅,曾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帝王。
“不必任何人指定我来承袭这江山,或判定我是否有资格,我就是堂堂正正的天子……”
老人声音缓缓:“你阿娘同样也是,在成为李岁宁之前,她便凭借己能谋得了成为江山之主的底气——李家皇帝,真正有资格的,除开国君王与太宗外,我只认她一人。”
选择以李岁宁之名称帝,非是常岁宁办不到,这不过是这位新君对苍生的仁慈怜悯。
有人夸自家阿娘,阿蕴自然与有荣焉,她问:“所以你也喜欢我阿娘吧?”
老人未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片刻,才低声道:“她是我此生唯一亏欠的人。但这对她而言,早已不重要了。”
阿蕴不解间,却见老人的目光越过她头顶,看向宫门处,轻声道:“去吧,你阿娘在等着你。”
阿蕴扭身回过头,这才看到阿娘站在宫门外。
阿蕴立即乖乖跳下椅子,对老人道:“我得走了,来日再来听你说故事!”
阿蕴说着,奔向宫门处:“阿娘!”
小小的女孩伸出一只手去,宫门外的那道光影便也伸出一只手,牵住了孩子。
那对母女转身,身影在光影中缩小远去。
光影摇晃间,老人眼前闪过昔日画面,很多年前,也有这样一个小女孩想牵她母妃的手,但她的母妃从不曾递出手去,于是那个孩子便牵住母妃的衣角。
怎样做一个母亲,她的母亲不曾教给她,而她也不曾教给阿尚啊。
老人的视线垂下,落在膝上衣袖一角,那里仿佛还有着昔年被一只稚嫩圆乎的小手牵攥过的皱痕。
老人动作缓慢地抚平那皱痕,而后将枯老的手轻轻压在了上面,靠在椅中,慢慢阖上双目。
夕阳尽落。
返回甘露殿的路上,阿蕴还在想那个故事,她想了又想,不禁抬头问母亲:“阿娘,她说得都是真的吗?”
李岁宁:“是。”
阿蕴眼珠一动,却是反应过来:“可儿臣好像还没告诉阿娘她都说了些什么……”阿娘怎就这样笃定了?
李岁宁看向天边最后一缕暮光:“因为我知道她。”
……
常化十年,六月,一座寂静的宫院内,一位至死有愧而无悔的老人辞世而去。
李岁宁从姚冉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握着女儿的手写字,天子笔下未有停顿,依旧流畅地写完了一整个大字,才抬起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