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小说笔趣阁
外传六:我们为什么怀念八十年代?
上周,202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确定下来了,巴黎获得第34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鉴于2028年奥运会只有两个城市申办,国际奥委会在最后的投票前就决定:票数较高的城市获得2028年奥运会举办权,票数较少的获得2032年奥运会举办权,布里斯班于是就躺着获得了第3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清冷透凉的奥运会申办勾起了人们的怀旧情绪,网上首先是怀念1988年10月10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继而怀念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最后不仅奥运会,人们开始群体性怀念八十年代,那个“激流前进和挑战未知”的年代。
的确,80年代的三场奥运会分别由苏联、美国、中国举办,三个超级大国将奥运会作为展示自己综合国力的舞台、展示本国文化的窗口,可以说举国之力为世人呈现了三场精彩绝伦的奥运盛典,这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再也无法复制的经典。
1988年奥运会开幕式尤其如此。因为现场拍摄时就采用了电影级画质的4K数字高清摄像,比1980和1984年的电影胶片数码修复版精美得多,因而在网上总被拿来当做“标杆”衡量此后各届奥运会开幕式,从1992年一直衡量到2020年。
对比2020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其实也想把这届奥运会当作美国“摆脱撕裂与倒退重新崛起”的象征,东西海岸协力筹备,精英汇聚、财政上也竭尽所能地予以支持,邦联政府甚至特许洛杉矶发行了3300亿美元的奥运债券,但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人的感觉也就一般般。
是场面不够大吗?是场景不够大气吗?是编排不够别出心裁吗?是表演不够精致吗?好像都不是。不要和198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了,就是对比洛杉矶1984年举办的那届奥运会,人们总是感觉这届奥运会和三十六年前差了点什么。
——差了精气神。
198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气神是什么?
是“李白”在正中央吟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万台无人机在体育场翻飞,光点汇聚成河,河水奔涌形成挂在天上的瀑布?
是时隔18年之后人列计算机(增强版)再度演绎,将国家体育场变成以声、光、点展示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炫彩舞台?
或者是焰火表演的梦幻五环、24个迈向国家体育场的脚印,1988张笑脸震撼全场?
可能都不是。1988年留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最记忆犹新的,是从火星归来的中美苏三名航天员出现在奥运会开幕式,这才是80年代之所以激荡人心最重要的记忆。
1985年12月2日,两枚长征-15F/N-3F巨型运载火箭以1天的时间间隔,从海南文昌先后发射升空。在第在一枚长征-15F发射的同一天,美国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一枚土星-7巨型运载火箭。三枚火箭将飞船的三个组件送上太空,在近地轨道组合成全重345吨的远征飞船,飞向火星。
远征飞船沿霍曼转移轨道,经过7个月的远航,在1986年7月的冲日窗口抵达火星时,全球万人空巷。当搭载中、美、苏三名航天员的登陆飞船在火星安全着陆时,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都为这一刻自豪:地球文明不仅能够登上近在咫尺的卫星,还能抵达太阳系内的另一个行星。
10月10日那天,当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代表团依次入场,东道主中国的代表团本应在最后一个出场,但本届是例外,中国队是倒数第二个出场。
最后出场的是远征火星胜利归来的李建国、罗曼诺夫、弗朗西斯·斯科比,他们举着由联合国认证的火星旗,这不是航天员代表团,其实是本届奥运会的“火星代表团”。
这是地球文明的荣耀,也更是参与火星计划的中、美、苏三国的荣耀。当火星代表团入场,现场的聚光灯打向看台,刚刚退休的唐总理和钱学森向全场观众挥手示意时,开幕式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
八十年代的精气神,既是激流前进和挑战未知,也是大国合作。
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最先由美国启动,尼克松总统在其竞选时就宣布了这一目标。他就任总统后,美国在载人登月计划中处于落后并且难以追赶,因而尼克松在他的任期内,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载人登陆火星计划。
然而,这个计划过于庞大,以至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都一度感到束手无策。从1969年到1977年,美国的火星计划进展甚微,只向火星发射了一枚无人探测器实现了火星软着陆,离载人登陆并成功返回还差得很远。
1977年,中国和苏联达成了一致,并经过与美国的详细商谈,三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载人登陆火星工程。地球上排名前三的三个大国携手探索宇宙,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场面。要知道,那时候还是冷战,三国在联合登陆火星的同时,中苏和美国的战略核武器还瞄着对方,在世界各地,三国还时不时为势力范围而相互攻防。
但
三国的联合居然就一直持续了下来,没有受到历次危机或者局部战争的影响,最后以皆大欢喜的方式达到了目的。
有冷战史专家是这样分析“激荡的八十年代”:1980到1990年,这十年虽然是冷战的高峰期,但也是美国和苏联国内较为安宁、日子比较好过的时期。苏联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节节攀升,军事力量达到了顶峰;美国则出现了持续达7年的繁荣期,当时的美元是世界第一货币,美国正利用美元在全世界吸血。
国内安宁则国力强盛,国力强盛则拥有更大的自信,因而能在和平的太空探索领域,与自己的冷战潜在对手携起手来完成全人类共同的探索征程。
当时间步入90年代,这让人心潮澎湃的场面就渐渐谢幕散场了。美国的经济环境愈是不好,在国际政治上就越发剑拔弩张,最终1994年悍然入侵古巴,成为美国国运的分水岭。苏联的生产计划失控是表象,民族问题是根源,在九十年代也很不好过。
剑拔弩张发展到1999~2002年的“千禧乱局”,人们已经记不起八十年代中美苏曾经那么亲密了。乱局让两届世界杯和一届奥运会停办,世界超过100万人死于战火,其中绝大部分是平民,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中国所有战略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全都处于最高战备……
……
这就是八十年代带给人们的回忆。在冷战当中,是有那么一段时光,三个超级大国曾经携起手来,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并创造了巨大的成就。
其实上了年纪的人对八十年代有更直观的回忆。有两亿个家庭在八十年代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连上了互联网;有五亿人在八十年代买下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有六千万个家庭在八十年代买了自己的第一部家用轿车。
我们也还记得1987年,G**手机升级为3G手机时的轰动,198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无人机,就是借助3G网络进行操纵和协调的。
我们当然还记得198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唐总理向大家挥手示意时,手里拿着个薄薄的小平板——原来手机不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它可以是照相机,可以是录像机,还可以是——能上网的个人计算机。
与此同时,人们的记忆中对八十年代还有一个字:“忙”。每个人都在涨工资,但每个人都很忙。不但每个人在忙,国家也很忙。一条一条的高速铁路在国土不断延伸;西部农村地区上亿的人口移居到东部;本已成规模连成片的工业带,工厂的数量又翻着倍往上涨。
在八十年代,中国从电子产业一枝独秀,发展成了所有产业“正六边形”式均衡。
在八十年代,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超过苏联,并在1991年超过美国——这时候的美国还未开始“长衰退”。
还是在八十年代,人民币走出了国门、走出了东亚圈,成为了世界常用结算货币之一。当然,人民币能做到这一步,身后是国家的力量,这就必须提到在八十年代,中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淮海”号下水并在1987年成军。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人民币不可能在1990年进入波斯湾。
当一切尘埃落定,世界归于平静时,正如林间雨的一句歌词:
“神死了,魔死了,而我依然在。”
有人说中国的复兴是天命所归,其实这未免有点宿命论。中国的复兴不是天命,而是七十二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当然,有人还会问,难道苏联人和美国人就不努力吗?结果现在一个从苏联变成了苏俄,一个从联邦变成了邦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不用回答了,还是+1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