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学霸到全能科学家

第172章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畅想

第172章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畅想

与此同时,师徒俩人已经在金聚德解决了晚饭,坐在了返回京航大学的专车上。

“小常啊,按照目前的进度,歼8C应该很快就能完成设计定型,关于后面的研究方向,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车子开动之后,杜义山向旁边的常浩南问道。

能给杜义山开车的司机也都专门安排的人员,工作上的事情自然也是可以在车里面谈的。

“我觉得这段时间参与八三工程的经验就很好,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方向的自由程度,又可以深度参与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所以最好还是能够用这种模式继续下去。”

常浩南几乎是马上就给出了早就想好的回答。

“我就猜到你会这么选。”

杜义山笑着继续道:

“我从南郑回来之后的这段时间,611所那边可是明里暗里问过不少次,说是想让你过去帮他们的新型号做飞发匹配工作,不知道伱个人的意见如何?”

“另外,这次蓉城那边说会给我们申报横向项目,在经费使用这方面会更加自由。”

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明白,但常浩南自然是能听懂的。

所谓横向项目,其实就是企业和高校课题组之间直接签订的研究项目,不经过部委、地方政府或者其它国家机构,所以在管理上会松很多。

比如按照一些学校的规定,横向经费中甚至可以直接划分出最多30%-50%作为“项目组提成”,余款再作为项目研究经费。

一般的纵向课题经费中肯定是没有这一项的。

尽管也存在各种巧立名目的办法,但终究不如名正言顺的钱拿着舒服。

杜义山强调横向课题的事情,显然是要表达611所那边的诚意很足。

不过实际上,这些细节本来就是常浩南在香洲那边就跟卢育英说好的,所以并不会让他感到意外。

“去做611的项目当然没问题,他们的歼7F现在正在考虑换涡喷14,而且咱们国家的自主三代机十号工程也在那边搞,倒不如说这本来也是我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既然如此,我明天就给611那边确定的答复了。”杜义山说着抬起手表看了看日期:

“今天是12月16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设计定型鉴定可能会放在元旦附近,这样你可以考虑到等到春节过后直接加入611那边的工作。”

然而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没必要等到春节过后,我回盛京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工作。”

“过去咱们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只能把飞发匹配的重点都放在飞机上,但是这次,我准备换个思路,尝试以航发为中心展开设计。”

“所以就算是给611所做项目,我也打算先去盛京那边跟进一下航发的情况,毕竟咱们的二代动力涡喷14还有三代动力涡扇10都是606所和410厂在负责。”

“涡扇10……”

杜义山摘下眼镜,掏出一张麂皮轻轻擦了擦镜片,然后又重新戴了回去:

“你觉得以目前十号工程的进度,涡扇10还有希望赶上首飞么?”

要论立项时间而言,被称为“太行”的涡扇10其实并不比涡喷14晚多少。

但是以华夏目前的航空动力水平,连一个推重比6.5一级的涡喷机研发都突出一个磕磕绊绊,最后还是常浩南带着外挂才救了场,就更别提预计推比7.5-8一级的大推力涡扇了。所以这个项目目前的进度么……

基本就是没有进度。

常浩南能在几个月时间里把涡喷14给改出花来,除了有系统作为后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型号本身就有着不低的完成度,他只需要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修改即可。

并且涡喷14对于材料和制造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他只要拿出一个足够好的设计方案,410厂哪怕效率低一点,终究还是能把图纸上的东西给造出来。

但涡扇10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歼10会在1998年3月首飞。

现在是1996年12月份,装着AL-31FN发动机的01号原型机实际上已经接近下线了。

哪怕开着挂,常浩南也不可能从无到有在14个月的时间里搞出一台全新的第三代大推来。

坦白来说,他就算想要在14个月的时间里真正开始对涡扇10的设计工作,都颇有一些难度——

太行发动机在立项的时候,是严重缺乏预研的。

说白了就是带着点大干快上的意味在。

这就导致尽管项目已经摆在桌面上了,但很多先期准备都还没有完成。

所以常浩南非常干脆地摇了摇头:

“我听说611所那边搞十号工程的进度还算顺利,涡扇10毕竟得从头开始,要赶首飞大概是没什么可能了。”

不过还没等杜义山接上话,就又是话锋一转:

“但是跟歼8C一样,先用不完全状态进行首飞,后面再换装新的国产动力并调整进气道设计,去赶定型节点,这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AL31FN这个发动机,总体性能上还是过关的,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俄罗斯那边的设计,不可能让礼炮设计局根据咱们的需求来调整,或者说定制发动机的性能细节,这样在做飞发匹配工作的时候终究会差点意思。”

这个回答显然有些出乎杜义山的预料之外,尤其是关于让涡扇10去赶歼10设计定型节点的那一段:

“说说你的具体计划?”

常浩南没有马上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低着头思考了大概几分钟时间:

“首先,大推力涡扇对于咱们目前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水平而言还是太远了,我之前改涡喷14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现在的设计思想、设计工具、材料水平还有工艺水平都不够,所以这次回盛京,重点肯定还是在涡喷14上面,歼7F毕竟是个单发机,对于航发的要求跟歼8C有些不同,需要微调一些参数。”

“另外,606所和410厂都可以在涡喷14的生产和改进过程中积累一些经验,包括我自己,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航空动力的理解,这也算是给太行项目进行技术准备。”

“所以给歼7F做完飞发匹配工作之后,我应该会先去参与十号工程的首飞准备工作,正好之前在涪城那边研究航发稳定性的时候,我利用跟机翼颤振控制差不多的思路,构思了一套主动的发动机喘振预测和抑制系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来实际测试一下可行性。”

听过这个回答之后,杜义山在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刚刚有那么一瞬间,他开始担心自己这个天才的学生会不会因为在八三工程中的经历过于顺风顺水而有些飘了。

但是从常浩南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来看,他对于自己、对于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水平仍然保持着冷静且客观的估计。

实在是杞人忧天了。

“那就按照你的计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