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设防

第722章 师姐来了【求月票!】

<a id="dl-banner-300x250" href="//lordeeksogoatee.net/4/8533135"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important;

border: 0 !important;

display: block !important;

margin: 0 auto !important;

outline: none !important;

max-width: 300px !important;

width: 100% !important;" target="_blank"><iframe style="display: block; opacity: 0; background: transparent !important; border: 0px !important; font-size: 0px !important; margin: 0px auto !important; max-height: 250px !important; max-width: 300px !important; overflow: hidden !important;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important; pointer-events: none !important; transition: height 0.25s ease 0s, opacity 0.25s ease 0s !important; width: 100% !important;"></iframe></a>

第722章 师姐来了【求月票!】

夜。

承天寺北。

一座近期正在翻新、谢绝来客的大殿。

殿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已完工,与未完工的佛本生壁画。

殿内,除了佛像前的贡品桌油灯外,只剩下正中央地板的上,有一盏孤灯。

光芒均匀照亮了四周墙壁上的残画。

同时还将一高一矮两道身影拉的很长,映在画壁上。

两道身影似是在墙壁前绘画。

高的那道身影,扶着梯子,端着颜料托盘。

低矮佝偻的那道身影,手持画笔,不时的蘸墨,在墙壁上添上几笔。

一道轻笑嗓音打破了青灯古佛的寂静气氛:

“老夫平生所见壁画甚多,当推草堂寺第一。

“包括长安在内的关中诸多寺庙,名寺小寺,老夫都有去过,或多或少都有壁画大殿或藏画地窟,但能在壁画数目上胜过龙首原上那座草堂寺的,几乎没有。

“草堂寺建于北魏太武帝年间,壁画共计一千三百七十九副,不仅壁画数目超过北方所有佛寺,在精妙程度上也是远远胜出。”

小老头笔触停顿,笑眯眯的朝下方扶梯端盘的元怀民问:

“小怀民知道此寺吗?”

似是心事重重的元怀民,抬头看了眼他,勉强点头:

“听过一点,略有耳闻。”

“是啊,哪怕懂行的世人都只听过一点,它名气不大,也没人知道老夫年轻时曾在草堂寺结庐,不留名的补齐了寺内一千三百七十九副佛本生画中的过半壁画。

“世人只是觉得佛本生画此物无聊,是忽悠那些皇亲贵戚、权贵富豪的假高雅玩意儿,不增产一亩地,不救活一个人,就像统治者去养歌功颂德、念经祈福的僧侣班子一样无用。”

元怀民摇头:

“也不能这么讲,用我一位好友的话说,这世上很多有用的东西,曾经都是有趣却无用的玩意儿。不能因为现在,而去否定以后,也不能因为以后,而去过分重视现在,一切由心皆可,有趣两个字在,就够了。”

吴道子有点诧异道:“你这好友是谁,水平倒是十分凑合。”

元怀民不答,但他知道,能获得吴先生嘴里一句“十分凑合”的评价,已经是莫大的赞扬了,虽然良翰兄可能一点不稀罕这个。

元怀民四望了下寂寥的大殿。

眼看外面天色,应该是过子夜了。

这位故交吴先生,是傍晚时候找上他的,说了一大堆让他头皮发麻的话后,元怀民支支吾吾敷衍了过去。

吴先生似是也不恼浪费口水,一笑而过,让他去找些吃的。

元怀民本以为是吴先生饿了要吃,于是偷偷摸摸从斋院那里弄来了一大堆吃食,却没想到吴先生滴水不沾、一粒米也不吃,让他饱吃一顿,说是夜里一起出去走走,他得补足精神……

于是,元怀民一脸迷糊的被吴先生带到了这处壁画未完工的大殿,稀里糊涂的陪他补录起了壁画,元怀民帮忙扶梯端盘。

至于那副青铜轴杆的新卷轴,被吴先生随手挂在了他脖子上。

绳子吊着,垂落到了元怀民的怀中。

此刻,他收回目光,看了眼怀中的新卷轴,不禁两臂将它抱紧了点。

虽然吴先生一副不在意的态度,但是元怀民中途没有打得开这副新卷轴。

他也不知道为何,就是隐隐觉得此卷轴不能打开,里面有他难以压制的东西,超出认知的东西……

元怀民继续问:

“先生是很喜欢佛门吗,学生一直以为,您是道门出身。”

吴道子淡淡说:

“老夫既不是僧,也不是道,更不是儒,年轻时倒是附庸风雅,入过道观,冠巾拜师过,遇到了一个刻板师父,他是终南山上一个爱守破观的眼瞎老道,总是差使老夫下山,给他搜罗儒释道三教的画,不管是三清道祖的神像,还是至圣先师与七十二贤的圣人图,亦或是佛陀菩萨们的佛本生画,老道都爱观摩。

“老夫曾问他,明明一个眼瞎之人为何天天执着观画,他指着黑黝黝眼窟对老夫说,这双眼就是道祖取走的,只因他往一扇门内看了一眼,不过现在好了,没了眼睛,他可以放心看,日日看,夜夜看,把道祖、佛祖、至圣先师都看个遍……

“再后来,搜遍了山下,实在无新图可看,老道丢了根笔,让老夫来画,随意画,大胆画,甚至还赶老夫下山,去学去画……于是老夫渐渐入了此道,不过后来也没回去了,因为老夫知道,自己只画佛陀,师父他是不会满意的,世人都说荣归故里,光耀师门,老夫一个走歪了路的不成器弟子,还回去干嘛,落他骂吗?哈哈。”

笑眯眯老头子摆摆手,捉起笔来,说道:

“都是一些老黄历了,老夫现在不过是寥落一人而已。”

说罢,他手中画笔伸去蘸墨,挥毫而出,又给墙壁上那一副画匠偷懒未完工的“三大士图”添了一笔。

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这种技艺,当世称之为“吴带当风”,独属于一人。

元怀民仰望,语气钦佩:“不管如何,吴先生画佛屠,画着画着,已经画出了当世第一等的画艺,无人争锋,亦是光耀师门,只是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而已。”

“虽知道你是哄老夫,但也有说对的地方,是啊,真是画着画着就成了。”

吴道子像是被勾起了回忆,呢喃自语了几句:

“那年那日那夜那时辰,很是口渴,描摹完一副平常无奇佛画过后,老夫回头捞取水囊,仰饮之际,看了眼门外夜幕,也不知为何,一点灵犀乍起,蓦然知晓在此道上自己已是当世无敌了。

“老夫抬头再瞧了瞧无奇壁画上的佛陀真身,不曾想竟已是距离佛祖最近的凡人,你问为什么?无它,菩萨本无相,老夫能画出它来,以有相绘无相,不是那个离门最近、往里面瞧的最清楚的一人是什么?”

楼梯上,精瘦老头子爽朗大笑,捂住肚子,乐不可支。

“佛本无相吗……”

元怀民似懂非懂,嘀咕了句。

吴道子突然用笔尖点了点面前殿壁上的未完工佛画,问道:

“你可知为何老夫只喜欢描摹佛像,而不去画什么道门神像与儒门圣贤?”

元怀民顺势问:“为何?不是因为先生的个人喜恶吗?”

吴道子笑眯眯说:

“因为道祖太高太冷,不可名状,非道门嫡脉,不容直视,否则偷瞧一眼,轻则挖眼,重则丢命;

“而至圣先师太严太正,尊卑守礼,像个古板先生,虽说有教无类,却爱讲道理,你偷瞧衪,衪也瞧你,往后若不听衪的道理,不守天地君亲师,就会挨戒尺板子。

“只有佛祖,虽然佛法很远,远到在彼岸,却允许你瞧,还宣扬众生皆有慧根,皆可成佛,管它是否虚伪,能瞧就行。

“咱们不是道门嫡贵,不是圣人门生,但一定是普罗众生,对于咱们而言,去描摹佛画,最是稳妥,不过也别被衪的慈眉善目骗了,往门里瞧归瞧,但脚得离远一点,谁知道是不是骗咱们进去的,哈哈哈哈……”

吴道子自顾自讲着,越往后,元怀民越是困惑难懂。

老人也不解释,说完笑了一会儿,一手背于身后,一手执笔,安静挥墨起来。

梯子下面,用身子抵住梯子的元怀民,深呼吸一口气。

“有什么想问的问吧,小怀民不用憋着。”

吴道子一边垂目蘸墨,一边平淡道。

元怀民鼓起勇气说:

“先生,你傍晚在院子里说,东林大佛是好东西,还说什么可以取来,说有这大佛和新卷轴能得天命……”

他疑惑问:

“这东林大佛到底是何宝贝,怎么听起来,是和伱这副新卷轴一样?”

“是一样,但又不一样。”

“什么意思。”

“比之你怀中的新画卷,它要差上一点,或者说,它是快了一步,走过头了。”

元怀民听的愈发迷糊。

吴道子却笑说:

“这样说吧,单论威力,对于个人而言,你怀里的新画卷更厉害一些,那大佛稍微差上一点,不过胜在可以多立几座,分布东南西北,拱卫她伪周的天下,一座大佛可抵上千军万马,可却没你怀中画卷这么方便,能带去天南海北,如鼎剑在世,但却无鼎剑锋利,更没有鼎剑的无坚不摧,与执剑人一样,易被摧之。

“不过,说起来,曾经这副画轴,只能在长江以南用,现在嘛,本就遗北了三百年,被老夫重新画出,已经是南北皆可用了。”元怀民指着怀中的新卷轴,奇问:

“威力?此物能有多厉害?”

“你听说过鼎剑吗?”

“有耳闻,听秋娘讲过一点。”

吴道子平静道:“某种意义上,它其实就是鼎剑,以鼎剑视之,具备其神通,但其缺点,刚刚也说了,可优处,却是很多,设计它的两个读书人,手笔巧夺天工。”

元怀民诧异,忍不住问:

“那大佛呢?”

“这样吧,老夫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跨度有点大的故事,这是老夫行走南北多年,才偶尔拼凑出来的隐秘往事,大致就是如此了。”

“什么故事?什么隐秘往事?和你说的那两个读书人有关吗?”

吴道子先是竖起两根手指,随后又竖起一根手指。

他摇了摇三根手指,悠悠道:

“嗯,是和这两个读书人有关,哦,现在,得再加上一个喜欢绘佛画的老头子了,三个人。”

元怀民弱弱问道:“后面这个,该不会就是先生您吧?”

吴道子笑而未答,仰头看了眼未完工的佛本生画,继续抬笔临摹。

在他的笔下,从来就没有没画完的画。

当初龙首原上草堂寺的一千三百七十九副佛画是如此,现在元怀民怀中那副新的桃花源图也是如此。

但画着画着,这个笑眯眯老头子也没忘记讲起“两个读书人和一个老头子”的故事。

……

天明。

幽静小院有些热闹。

裴十三娘带着丫鬟们前来,给赵清秀梳妆打扮。

主厢房的梳妆台前,裴十三娘给赵清秀认真画眉。

赵清秀闭目浅笑。

裴十三娘夸赞一阵,她有些含羞。

少顷,闲聊时问道:

【对了,夫人有方家姐妹的消息吗,好久不见她们】

“没,她们家最近好像有事。”

美妇人不动声色的回答。

很快,见赵清秀的脸色没有生疑,裴十三娘转移了话题,聊了其它事。

可能是今日心情很好,赵清秀一直笑不离脸。

不多时,裴十三娘画完眉,先行告辞。

“绣娘先吃饭,妾身下午来接你,有什么事,你和门口守着的人说,她们会解决。”

“嗯嗯。”

裴十三娘走后,赵清秀去后厨准备了下养颜汤,又准备了面条,准备下午做好,带过去。

她回到屋子,取出了一只新绣的红色香囊。

赵清秀小心掏出一枚红签纸。

是上次谢令姜见过的。

不过此刻,红纸上还写了一句“姐姐”。

这是赵清秀从檀郎那里听来的,他套话时,谢姐姐以前曾说,要给她端茶倒水喊姐姐才行。

但是赵清秀口不能言。

只能写了。

这一枚檀郎给她读过的“签王”,她准备送给谢姐姐。

她知道谢姐姐看过后,其实很在意此签。

赵清秀低头,将红签悄悄塞进了红色小香囊中。

这是要送给那位谢姐姐的礼物。

送甄淑媛的是长寿面和三白养颜汤。

赵清秀又用红布包起一根白玉笄子。

这是准备送给叶薇睐的。

她年纪刚及笄,一直没有郑重的及笄礼,算是补赠。

赵清秀细心检查起来,用裴十三娘帮忙准备的红布与礼盒一一包好。

这些都是晚上的生辰宴要带过去的。

准备了一番,时间很快来到了下午。

赵清秀听着水滴计时的声音,也不清楚是什么点。

好像还有太阳,应该还没到傍晚。

可是这时,外面院门处传来一道敲门声。

“啊啊!”

她立马应了一声。

心道是约好的裴十三娘提前来了,赵清秀松了口气,幸好她做事周全,事事都准备的早,不然又要让裴夫人久等了。

平日里若是让人等待,她会很内疚抱歉,所以凡是都会提前做,哪怕提前做好后,她枯坐在那里等对方。

赵清秀开心的抱着一只装礼物的小包袱和一份准备周全的食盒,笑着快步去往院门口,迎接裴十三娘。

她脚步有些急,来到外院。

等靠近了院门,却不见裴十三娘和往常一样不和她客气的推门而入。

这敲门人似是在等赵清秀开门。

她脸色愣了下,疑惑“啊”了一声。

院门终于被敲门之人推开,门口那人发出的嗓音令赵清秀娇躯下意识的颤了下。

“小七跑这么快干嘛,急着去哪。”

一位白衣女子走入院中,轻叹了声,似是拿这位惹人怜爱的盲哑小师妹没办法,她语气温柔且无奈:

“你先放下东西,给师姐做点吃的,面食也行。这城里确实麻烦,绕了些路,得亏有吴先生的画,嗯,有些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