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优书网
第二十五章 你就成为援华专家去吧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苏联生物学家。
李森科年轻的时候,发现了冷浸小麦种子增产的效应(后来总结为春化作用),接着又搞出了几项农业技术发明,获得嘉奖,从此步入科学界。可惜李森科从此科技树点错,走上了获得性遗传的邪路,把整个苏联生物界乃至科学界都折腾得不轻。
获得性遗传是早期遗传学的一种学派,认为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造成生物逐渐进化。比如一个仆街作者天天被人用板砖拍脸,而且他的儿子也当作者,也天天被人拍砖,那么到他的孙子辈,可能就会生下一个脸和脑门都是平板的孙子来。
与之对应的是孟德尔-摩尔根学说,认为基因才是遗传的主因,物种的进化也是源自基因变异,再由自然环境挑选更适合生存的变异方向的个体。现在大家都知道获得性遗传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特例,其实在40年代,生物学界就越来越倾向于孟德尔-摩尔根学说才是主流了。然而在苏联,因为李森科和斯大林关系特别好,获得性遗传一直是主流,不许质疑。在科学院里不管谁,只要提到摩尔根三个字,李森科就要张牙舞爪扑上去撕。后来有人说,李森科仅凭一己之力,让整个苏联的生物学前沿研究原地踏步三十年,从此苏联生物学一蹶不振,到苏联解体都没缓过气来(李森科不但和斯大林关系好,和赫鲁晓夫关系也很好)。
在30年代末,李森科把一大堆摩尔根学派的生物学家、声援摩尔根派的其他学科科学家扔去坐牢。后来不让抓人去西伯利亚坐牢了,李森科就改为飞脚踢人。打个比方的话,苏联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是个不怎么管事的群主,而李森科是个人见人恨的狗管理,见谁不顺眼就飞起一脚。——那时候苏联的院士不是终身制,是可以辞退的啊。
……
基辅国立大学,李森科又在会议上,对整个乌克兰的院士和研究员大讲特讲他的获得性遗传的奥妙,以及“又发现了一个获得性遗传的新例证”。列别杰夫在台下,心中有些忐忑地听李森科的长篇大论。好容易等到了中途短暂休息和提问的时段,列别杰夫举手提问。
“您的意思是,按照获得性遗传的规律,如果我们割掉一只牛的耳朵,并把它后代的耳朵也割掉,这样一代一代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就能培养出一种不长耳朵的牛?”
李森科眼珠转了转,回答:“对,就是这样。”
列别杰夫又问:“很好,那么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女人一直都有处铝膜?”
台下沉默了一下,接着爆发出音量巨大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一个月以后。
“头儿,你这个办法还真管用,”瓦列里说,“才不到两个星期,我们就成了援华专家组的电气工程师了。”
“听说在大会上,你那一句话讲完,李森科盯着你看的眼神好像要把你吃掉一样,嘿嘿”
列别杰夫、瓦列里、安德烈、维捷尔尼科夫、亚历山大,s算机研制组的团队成员,现在在一艘从黑海开往上海的希腊籍轮船上。根据2月份中苏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条款,苏联在1950年上半年要派出好几个专家组来华进行技术指导,列别杰夫就被一脚踢到了中国。在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和技术资料后,列别杰夫的五人团队就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这个法子是唐教我的,他还说,上海已经建立了计算机研究所,我们到那里直接就开始工作。而且,”列别杰夫补充了一句,“唐向我保证,在上海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橙子!”
……
北京。
清华大学,计算机室。
t50计算机运抵北京,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安家还不到一个月,计算机室就成为了图书馆里最拥挤的一个房间。早上8点,计算机操作员来到计算机室的时候,门口已经排了一长串人,十几个老师、教授安安静静地等着。
“谁的运算是编好程了的?”主操作员问道。
“我的”“我的”
两个中年老师举着纸带上前。
“其他人,把自己的运算要求给旁边的编程员,按排队顺序。”主操作员举起纸带看了看,还行,孔的位置打得都很正。
按下开关,t50发出“嗡”的一声低沉的轰鸣。s功耗是25千瓦,t50的功耗降低到5~8千瓦,虽然也是个电老虎,但好像不用专用的供电系统,把图书馆的电路加强一下就可以了。
第一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不到1分钟,结果在t50的主屏幕上显示出来了。
“陈教授,您看一看,验个算,看结果对不对?”主操作员说。
陈教授打开本子看了看,又看了看屏幕。“结果应该没错,打纸吧。”
第二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然后t50就嗡嗡嗡嗡,五六分钟了还在响。
“哟喂,钱教授,您这算的是什么啊,计算机都快冒烟了。”
“一个流体力学方程的解,对数值精度要求比较高,”钱三强说,“小同志,不用管这么多,你们吃的这点电费,跟我的研究比起来成本都可以忽略。”
咣咣咣,一阵响动传来,众人回头看,土木系的张老师拖着一张折叠桌和一张折叠椅,气喘吁吁爬上了楼梯,在计算机室旁边的过道安顿下来,打开折叠桌,打开折叠椅,一屁股坐下,张老师又从背包里取出书、笔记本和铅笔。
“张老师,您是要在这安家了?”
“我就在这里做设计吧,”张老师说,“设计过程中总是会突然遇到大计算量的方程,我也懒得一次次往计算机室跑了,干脆一天就泡在这儿,有什么需要做计算的,写个条儿抬腿就递交申请了。”
“张老师您在设计什么?”
“一条隧道。”
……
电子工业局。
完成制导炸弹的首试、看着t50计算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唐华回到了北京。
“北京计算机所的地址,我想还是更靠近清华大学一点吧。”唐华在地图上寻找着合适的地址。
时间进入1950年,政务院各部委、研究单位逐渐要盖一些房子来容纳新部门了。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搞出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电子工业局,资源拨划的优先级还挺高,现在就可选址建立计算机研究所了。
“就这里,”唐华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地名,“中关村。就这里了。”
秒定研究所地址,唐华再火速把该批的文件批完,出门就往兵工总局走。
兵工总局的局长刘鼐这两天也刚回北京,得赶紧找他商量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