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49大国崛起

第五十一章 向量计算与蹭风洞

和财政部、外贸部欢乐地讨论了一上午这一千万卢布怎么花,不过,往后是不是每个月都能收入一千万卢布,唐华心里也没底。毕竟计算机这是个……耐用消费品,t50的标称使用寿命3~5年,如果使用率比较低可能不止5年。如果没有打开苏联政府办公计算机市场(这个用t50可能打不开),那么t50的潜在用户就是苏联科学院、各工程设计单位、武器设计局和大学。预计市场总容量几百台的样子。

琢磨完能赚钱的计算机,现在的要紧事,是琢磨琢磨不赚钱的计算机。

北京计算机所、北京通信电子所现在挤在一栋楼里办公,离电子信息工业局不远,基本抬腿就到。

走在街上,看着古旧的建筑和街道,唐华不由得感慨。1949年9月他刚到北京时,首都还到处是破败蒙尘的空房,有的是找不到租客,有的房主都已不知所踪。大半年过去,这些房屋已经看不见空置的,都被安排上了。

建国后北京城短时间涌进了五六十万人,政协、政务院、部委机关、部队总部纷纷挂牌,工厂重新开工而且要建新厂,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再带家属,办公场所和住宅现在都塞满当了。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办公楼原来可能是某个衙门库房。计算机所办公楼的原主人则比较辣眼睛,据街坊说那幢房子原来叫柳眉院,是一所青楼。

……这青楼还真大,计算机所、通信电子所(招了大约一半人)的一大波码农居然能全装进去。

所以在1949年1~3月,筹备政协、议定首都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除了北平,还有什么地方能有足够多的空置房屋容纳六十万人的居住和办公?

另择地新建一个行政首都?

……平白建一座60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城市,你这是要让tg破产哇。

现在电子信息工业局已感觉到办公楼不够用,申请盖新楼修新院。估摸着再过两个月,北京市委就要成立房管会,调配住房,让大家挤一挤了。

走进柳眉院,啊不,走进计算机会所,不对,是计算机所,所长万永熙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计算机所和通信电子所现在暂挤一起办公,所以要暂时委屈大家一下,”在工作间临时客串的会议室,唐华说,“一年,最多一年,电子信息工业局的办公楼和大院就能建起来,到时候每个人的空间就宽敞了,在办公室搭小床铺睡袋都可以。”

台下没有发出自黑自嘲的笑声,反而是一阵欢呼声。

……这帮子年轻人啊,真是以青楼为家,如果办公室有铺开小床的空间,他们真的会吃住都在研究所里的。

看着会议室里或坐椅子、或坐小马扎、有的还倚坐在办公桌上的中国初代计算机研究人员,唐华说:“给你们熟悉计算机设备、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时间不够长,但项目很紧急,必须现在开始。希望……大家能一边研究,一边学习。这一次的项目由北京计算机所、通信电子所联合完成,要研制一台小型化的专用计算机,功能要针对向量计算。”

“计算机的尺寸大小有严格要求,不超过这个箱子的体积。”唐华指了指身边一个带手提的木箱。

“数据要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可考虑采用并行计算。”

“输入输出均为电信号。此外,输出的向量计算值还要再进行一次运算,获得操控指令,并连续发送出去。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项目要计算机所、通信电子所联合完成。信号的再运算再输出模块也要一起装进这个木箱子里去。”

“专用计算机的方案设计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这里我有初步概略设计的方案,大家可以以此为基础。”

……

中低空近程防空导弹的第一个分系统研制任务,就这么下达了。

无线电指令制导。初代防空导弹的最常用方式。

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的s-25、s-75是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但其实无线电指令制导不适合中远射程的导弹,毕竟距离越远指令误差越大。“响尾蛇”/红旗-7这样的近程点防御导弹才适合用指令制导。苏联是受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压力太大了,必须中远程中高空防御,就算只有无线电指令这一种制导方式可用,也得硬上。

防空导弹的无线电指令制导又和航控-1制导炸弹不同。

制导炸弹是直瞄修正,投弹手一眼就能看出炸弹朝哪儿歪了,然后手动修正。防空导弹因为考虑升力、考虑追击轨迹,通常和敌机、发射车不在一条线上,而是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就必须由计算机来解算获得正确的修正指令。

首先导弹本身发出高频无线电波,告诉发射车自己的位置和指向。

然后发射车用雷达瞄着敌机,获得敌机的位置和航向。

两组带向量的参数输入计算机,让计算机算出来导弹应该怎么拐弯,再把计算出来的结果翻译成转舵的指令,发给飞行中的防空导弹。导弹就能紧追敌机直到三角形的另两个顶点重叠在一起,轰。

火控计算机及指令仪,北京计算机所、通信电子所联合研制。

导弹弹体、战斗部,大连建新公司研制。

导弹近炸引信,上海无线电仪器厂研制。

导弹发动机,这个问苏联伸手要技术,由大连建新公司仿制。

无线电收发、弹上控制系统,鸿海电子研制。

雷达,问苏联伸手要,回来自己改装。

回旋发射架,大连建新公司。

发射车、弹药运输补给车、装雷达和火控仪器的卡车,还是问苏联老大哥伸手要。

虽然项目完成节点是1951年4月1日,还有八个多月的时间,但进度好像还蛮紧张的。

……

除了伸手问苏联要东西,还得去苏联借东西。

在南苑机场,唐华特地送别就要飞往莫斯科的南苑飞机修理厂工程师陆孝彭。

“陆工,我知道您的理想是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但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是这两个东西,真是抱歉。”唐华看着陆工身后的两个大木箱子说。

“能借这次机会去米高扬设计局走一趟,我已经十分满足了,”陆工说,“再说,我也知道啦,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

米高扬设计局订购了2台t50计算机,而且财大气粗地要求直接空运。正好趁这个机会,唐华将两型导弹的木质模型做了出来,一并送到米高扬设计局,请他们帮用风洞做一轮测试。

计算机可以算出来导弹该怎么拐弯,但导弹的前舵面应该偏转几度?后舵面应该偏转几度?朝哪个方向转,才能让导弹按预定的轨迹拐?这最好还是先放风洞里吹一吹,搞清楚导弹的气动性能和各种参数。如果纯纸面计算然后用导弹瞎试,那费时可就太长了。

问题是中国第一个风洞是1952年才开建的,在哈军工。第二个风洞在沈飞,1954年开建。

现在只能跑去苏联,找米高扬设计局蹭风洞。幸好米高扬订了两台t50计算机,一高兴就答应了唐华的要求。

“你在麦克唐纳当过工程师,参与了f7u的设计,这次又能去米高扬,”唐华说,“美国苏联的航空工业的精华,可就全学到手了。”

“唐部长,”陆工说,“我先打个预防针啊,我去米高扬估计当不上他们下一代飞机的总设计师,我可不像你……”

唐华和陆工都笑起来。

“记住,1号箱的模型,风洞测试结果一出来,立刻用电报发回国内,不管多长的测试报告都拍电报,”唐华说,“这边急着用。另外,如果风洞测试结果特别恶劣,你有临机修改模型的权力,不用向我打报告求批准。”

中国飞行器设计的宗师级人物,1944年在麦克唐纳就当工程师,日后设计出了强-5这款一代神机的陆工,唐华把模型测试的工作交给他,那太放心不过了。

陆工点了点头。

两个大箱子装上了飞机,两台t50和配件则是早就搬进了货舱。唐华和陆工握手最后道一声别,飞机关上舱门,缓缓滑向起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