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第68章 何以强军

崔安潜也因此,对这支李业一手建立起来的军队,愈加好奇。

事到如今,崔氏和李业,已然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这两年间,崔家故旧,大批的士子、青年才俊投入到李业的政权中,崔安潜愿意来平卢,本身其实也是在帮李业做事。

符存审虽然名义上是他的下属,也对自己颇为尊重,但实际上,军务一直是操于符存审之手的,崔安潜不能干涉丝毫。

既然已经把筹码全都赌在女婿身上,崔安潜自然就想了解,自家女婿和其他诸侯,到底有多少不同。

其中最好奇的,也就是为何李业之军,如此能打。

一行人清理完战场后,继续东行,路上崔安潜便招来符存审、韩遵二人,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事前李业交代过,此时的崔安潜,已经算是自己人了,符存审也不隐瞒,便把凉军制度和盘托出。

晚唐藩镇虽然各有特点,但总的性质都差不多

魏博牙兵们就是如此,若是顺风仗有利可图,便是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可当发现,对方是真正的硬茬子,要付出极其惨重伤亡时,军心很容易就陷入低迷溃散。

军队这种组织,没有钱肯定不行,但只为钱而打仗的军队,却又必然不是钢铁之师。

盖因贪财者,大都贪生,轻视荣誉的人,大都不在乎忠诚。尤其是没有固定产业,完全靠刀尖舔血过活的雇佣军。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两宋,军人都有这些通病,因为缺乏荣誉感和社会认同,也没办法靠军功跻身于统治阶级,干脆就唯利是图了。

李业所苦心锻造出来的凉军,却全然是另一个路子。

在凉军中,士兵立功能够赏赐土地、牲畜,拥有产业,表现突出的人,能都得到高级将领乃至凉王的直接奖赏。伤残的,退到后方,能给一份工作,如县衙衙役、民兵教官。因战斗而牺牲的,官府负责照顾父母,抚养儿女,直至生婚死葬。

士卒服役有年限,到一定年岁,可以申请回家务农,还能有一笔遣散费。如果你足够优秀,或者立功,被选为火长一级,便能得到培训为基层军官的机会。

进入学堂读书识字,将来作为将佐退役后,还能转为文职,在地方上当父母官,若是混得好,丝毫不比那些个进士差。

于是乎,一个神奇的现象便是,若论直接的钱帛赏赐,凉军将士其实远不如富庶的河北、淮南藩镇。但凉军的军费开支与投入却并不小,所换来的忠诚,也远比那些河北、中原的二五仔要强百倍。

因为凉王没有把他们,当做单纯的杀人工具,不是在“花钱买命”。

凉王在效节军时,就在勉励士卒们时,把他们称呼为“战士”。

这本来,其实只是李业后世的习惯说顺嘴了,毕竟后世称呼军人,都叫做“解放军战士”。

但没想到的是,这个称呼很快就在军中流行,尤其是那些从行伍基层,被提拔,送入军政学堂学习的新军官们。

李业有些疑惑,便因此询问敬翔,对方的一通解释,才让他豁然开朗。

在他生活的后世,“男士”、“女士”,是很寻常的叫法。

而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人,都能称之为“士”的。

所谓国士、武士、士大夫,士是统治阶层的代名词,是这个社会的主人。底层老百姓,是不配如此称呼的。

如“士卒”二字,其实和“官兵”一样,是两个词,士指军官,卒才是说的兵丁。

在统治者眼里,这些被征发,投入战争,流血流汗的底层丁壮,是“戍卒”、“役夫”,在百姓眼里,他们更是天杀的丘八、兵匪,却唯独不是什么士。

而李业却将他们称为战士

顾名思义,战斗的士。这个称谓倒也古老,《尉缭子》曰“武王伐纣 ,师渡盟津 ,右旄左钺,死士三百,战士三万”。

在先秦时代,参与战争被看作是统治阶级的荣耀,居住在城池,能够武装自己的士人,被看做“国之干城”。秦朝二十级军功爵,第一个,便是“公士”,否则,只配称为黔首。

这种军事荣誉感,从先秦到隋唐,一直都奔流在华夏民族的血液当中。

但到唐中期,随着府兵制解体,军阀混战以及武力系统的彻底崩坏,军队成为了兵痞的代名词。人民一方面害怕、恐惧这些莽夫,另一方面,也就自然瞧不起这些道德败坏的合法土匪。

于是乎,等到宋代以后,当人们单独提到士人这个群体时

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文章词句,是科举经义,是吟诗作赋的文人士大夫。

而再没有“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半点身影。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红色军队的建立为止。

故而,李业给予他们的,不只是物质条件的优渥,更有前所未有的荣誉感。

这种荣誉感,不是几句空话能带来的。

藩镇军人们,为什么如此唯利是图?

因为在那样崩坏的社会秩序下,他们除了能朝生梦死,立马换成美酒、妓女,用来享乐的钱财以外,什么都不相信。

藩镇军中,前脚有人阵亡,后脚自家家产、妻女便被人霸占、瓜分,吃绝户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寻常。

别的不说,李业家当年,不就是因为这个事,才和长安里面的太监翻脸,杀人出京吗?

这样人与人信任关系完全崩塌的情况下,作为刀尖舔血的军人,除了眼前即时能得的享乐,又能相信什么?

荣誉感?你要是死在阵上,其他人只会觉得你傻逼,然后把你的财货女人瓜分一空。

而李业却站了出来,给了他们另一种可能

建功立业,创立属于自己家族,争得上至君王、下至乡民的尊重。靠着功劳爬上去,接受教育,然后领兵为将佐,回朝为官吏。就算不能如此幸运,若是年迈退伍,也有一份受朝廷保护的可观家业。若是不幸身死,亦能受四时供奉,父母妻儿,生养死葬。

只要能后顾无忧,人自然就会有更高的追求,就会有荣誉感。加上严肃的军纪和作风,老百姓看到从军入伍,如此风光,自然也会尊敬,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同样的,李业所建立起来的这套制度,也就成了这些战士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他们当然就不会允许其他任何人破坏,就会自发的为了保护,以及在制度中获益而奋力搏杀。

听完符存审的解释,一直捋须思量不止的崔安潜突然笑道

“我算是听出来了,子烨所为,争城池,争地盘倒是其次的,关键在于重立制度,这倒是雄心壮志了。”

“看来子烨不只是想中兴社稷,还想做秦皇汉武,我太宗文皇帝那般,再造乾坤之君了。”

事到如今,崔安潜倒也是懒得忌讳了

此前长安君臣的种种作为,也的确是寒了这位老臣的心。

这一个多月的行程,崔安潜也是想明白了,长安朝廷已然烂透,无可救药,与其寄希望于朝廷振作,还不如真出个光武昭烈,推倒重来。

反正这对崔氏而言,也未必不是好事。当今天下诸侯,李业既有皇室身份,作为也最有气象,自己何妨带着崔氏,谋一个开国妻族,名垂千古的机会呢?